最近一部名叫《我在故宫修文物》的纪录片大火,作为央视纪录片的粉丝自然不能放过。不知不觉中三集竟一次看完,因为里面不仅展示了修复的技艺,也表达出梦想与现实的冲突,职场中的收获与困惑。
故宫的文物修复师傅们大多是80后,且年轻一代的师傅都毕业于中国顶级的艺术院校,他们本可以选择成为自由自在的艺术家,但却在现实的条件下选择了这份早八晚五的生活。学校中的自命不凡、指点江山转变成工作中的按部就班、十年磨剑,其中滋味恐怕只有自己心明。回想起上班伊始,我也曾有过这段心路历程。工作中的各种不适应,与心中各种信念的冲突,不断壮大着逃离这种生活的想法。正如片中年轻的师傅们所说的,最痛苦的时候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劝说,自我和解,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自我剖析,尽量解决。现在虽说偶尔会有牢骚,但心中已是坦然。适应不了环境就要改变自我,这是学生时代就受到的教育,用到此处却是大有裨益。
落笔之时恰逢一个朋友离职,或许他是确实说服不了自己度过这段入职的瓶颈期,想要展开新的生活,或许他早有想法,上班不过是权宜之计。别人的想法我无法判断对与错,只能给他一个祝福,希望他能成功。与此同时,我想起故宫修文物的老师傅们,那一代人受文革影响大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,很多刚成年就上班当学徒,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做着同一件事,修钟表的修了一辈子钟表,装裱的师傅甚至退休了还被返聘回故宫带徒传艺。在价值观如此多元化的今天,这份坚守是极其珍贵的。以他们的技艺踏出宫门随便有个文物行业就能保证他们发家致富,毕竟多年的经验是个极大的财富,但他们选择了坚守,因为那个小院封存着自己青春的记忆。“以厂为家”对这帮老师傅已经不是个口号,而是在岁月的沉淀中变成了切切实实的感情。
何处修行皆是道,不忘初心方得终。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在工作的路上迷惘着的,奋斗着的,痛苦着的,坦然着的每个人:或许我们难成大方之家,但是坚守一份匠心,不失为人生的另一种选择。